Day3 今天起床後,天空雲層頗厚,看來沒有美麗的日出,索性是個沒雨的天氣,便與老婆二人組,帶了水走向三仙台,沿途的植物、花草還是很有看頭, 林間的烏頭翁與八哥相呼應,連路燈都有不同動物的標記,這一路走來是與台11平行的,路上車子很少,途中也有幾位早起運動的住民。
我們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,來到這路過卻已久違的地方~三仙台,現在這裡整理的較有規劃,入園只收停車費,大客車100,小客車50,機車15,我們徒步所以不用錢,目前進入三仙台在海灘旁正在施工,要注意安全,從圖上可知雲層依舊很厚實,隨意走向海邊,礫石多為麥飯石,每個都像鵝卵般,有幾位志工在撿拾垃圾,我們沒有停留太久,便往另一邊繞至大門,這時天空總算有藍天了,拍了幾張園區照片,忽然覺得台東處處都有椰子樹,感覺很像出國(疫情讓大家已經近兩年不能出國旅遊,或許四處走讀,會發現台灣真得很美),回程我們只花了四十五分,朋友騎了重機說要去熱車一下,等會共乘一部車來去拜訪幾位都歷友人。
Day 4 我們一樣早起,按計畫往北,沒想到出了門,正前方的「頭目山」樣貌清晰,正仰躺著看天上雲彩,拍著拍著,當太陽照射角度偏移,陰暗處變多,便不明顯,我們今天將沿著台11線走,第一站石雨傘,看了遠處的礁石,只剩一支。
續行北上,來到烏石鼻~ 因遠看像人的鼻子向外突出而命名,這裡的地質為黝黑岩體。為全台灣面積最大的柱狀火成岩體,是火山活動熔岩噴發的產物,台灣只有這裡與花蓮石門(海蝕洞)兩處有此特色 ,聽說這裡是海釣很好的場域,難怪一早釣客就有十來位,烏石鼻一旁有步道可走到上方兩座涼亭,展望不錯,只可惜天色不佳,下次天氣好些再來探訪。
離開烏石鼻我們直奔金剛大道,筆直的馬路遠眺幾乎沒有電線的干擾,名氣雖無伯朗大道出名,但也還可以,只是不知為何取名為金剛大道? 各位可以google一下,應該就知道了,而今天沒有大藍天,所以大道拍不出其美感,有興趣一樣google一下,會有很多美拍的照片可欣賞,我們漫步其上,此時陽光已露臉,但太平洋上的雲始終未見消散。
過 了北迴歸線界標,右邊有一「靜浦部落」,便繞入看看,這裡已是花蓮縣了,部落裡的logo像是太陽神很顯眼,走到底有一「靜浦部落太陽廣場」,一旁停車場約可停10部左右,廁所及淋浴間看似剛完工啟用,看了這裡應該是不錯的泊點,走向廣場入口是一座瞭望台,附近有兩座茅草屋涼亭,而裝置藝術名為「交織」採漂流木創作,查看了google map 才知原來這裡是秀姑巒溪的出海口,看著附近的店家都正在整修中,不久將來這裡或許又會形成一個市集。
離開了靜浦,過了石梯坪,我們停在石梯坪漁港,正好有一部緝私海巡車,他們帶著緝私犬在岸邊執行公務,我們只在碼頭四周逛逛,這裡不像西部只要是碼頭幾乎都有市集。
依計畫又向北行至石門海蝕洞(這次旅行的最北端),石門海蝕洞因電影「沉默」在此取景而爆紅,其中又以麻糬洞(march洞),名氣最響。
回程順拍了樟原長老教會,建築外觀像艘船(又稱東海岸的諾亞方舟),船錨及窗戶都有考慮進去,遠望時還真像一艘船很耀眼。
之後回到朋友租屋處,他提議要不要去港邊放蟹籠,沒有此經歷的我當然好喔! 我們放了數籠,約莫過了30分拉起蟹籠,總共抓了六隻螃蟹2隻小魚,小魚小蟹放回大海,我們又將蟹籠放入海裡,又過了30分,這次只有3隻螃蟹1隻小魚,我們最後帶回較大的五隻螃蟹,為今晚餐點加菜。
Day 5來台東這四天中除了一般的旅遊外,我們也到幾位朋友家作客,了解他們從繁華都市到隱居鄉村,少了城市中飛快腳步的壓力,沒有西部不佳的空品,相較的純樸自在的生活,他們都已常駐於此約十年光陰,完全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,也讓我計劃已久的long stay開啟了體驗的一週,相信不久的將來,待緣份來臨時,這裡會是long stay的開端,由衷感謝這些天朋友的協助,讓我們更清楚我們想要的生活模式定位為何,期待下次再來台東更深度地過生活。
留言列表